
導讀:近年來,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,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。為了改善環境質量,還百姓藍天白云,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,助推環境保護工作。而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,近幾年也是迅速發展起來。
環境保護得政策助力
2014年4月,《環保法修訂案》,建立健全環境監測制度,制定檢測規范,組織監測網絡,統一規劃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站(點)的設置,建立檢測數據共享機制,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。
2014年11月,《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》,推動監管執法全面覆蓋。
2015年2月,《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》,全面開放服務性監測市場。鼓勵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參與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、環境損害評價監測、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、清潔生產審核、企事業單位自主調查等環境監測活動。
2015年8月,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》,到2020年基本實現環境質量、重點污染源、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,初步建成陸海統籌、天地一體、上下協同、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。
2015年下半年,《國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方案》,到2017年底爭取完成大氣、水和土壤環境質量國控點監測事權上收。
隨著政策層面的利好,監測市場的大門逐漸被打開,未來環境監測市場有望得到全面爆發。
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《2015-2020年中國環境監測市場供需預測及市場專項調研報告》指出: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銷售收入逐年增加,由2005年的15.84億元上升為2014年的196.44億元。
環境監測站點建設迅速發展
截至目前,全國已建立各級監測站2700多家,監測人員近6萬名,監測儀器設備26.8萬臺(套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