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液相色譜儀流動相如何科學選擇,在液相色譜分析中,流動相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分離效果、峰形質量與分析效率。錯誤的流動相可能導致峰形拖尾、分離度不足或分析時間過長,嚴重時甚至導致分析失敗。面對多樣化的流動相組合,如何科學選擇最適合的流動相成為色譜分析的關鍵環節,今天天恒就帶大家來了解液相色譜儀流動相如何科學選擇。
液相色譜儀流動相的選擇首先需要考慮化合物的極性與溶解度。極性化合物通常需要極性流動相(如水/甲醇),而非極性化合物則適合非極性流動相(如甲醇/己烷)。流動相的極性應與待分離組分的極性相匹配,以確保良好的溶解性和分離效果。例如,對于極性較強的藥物分子,使用高比例水相的流動相更為合適;而對于疏水性化合物,則需要增加有機溶劑比例。
pH值是影響流動相選擇的關鍵因素。對于含有可電離官能團的化合物(如羧酸、氨基),流動相的pH值會顯著影響其電離狀態和保留行為。在反相色譜中,通過調節流動相pH值,可以抑制弱酸或弱堿的解離,增加其在固定相上的保留。分析弱酸樣品時,通常使用pH值為2-3的緩沖溶液;分析弱堿樣品時,則使用pH值為7-8的緩沖溶液。pH值的控制應避免在化合物的pKa值附近,否則微小的pH變化會導致保留和選擇性的劇烈波動。
三倍規則是流動相比例調整的實用方法:每減少10%的有機溶劑(甲醇或乙腈)比例,保留因子約增加3倍。這一規律可以幫助分析人員快速找到合適的流動相比例。當分離達到一定程度后,應將有機溶劑10%的改變量調整為5%,并逐漸降低調整率,直至各組分的分離情況不再變化。
流動相的組成與比例需要與檢測器兼容。使用UV檢測器時,流動相應在檢測波長下無吸收或吸收很小;使用示差折光檢測器時,應選擇折光系數與樣品差別較大的溶劑。此外,流動相應具有低粘度(<2cp),以確保溶質擴散和傳質效率,避免柱壓過高。
流動相的脫氣是不可忽視的環節。HPLC系統中,溶解在流動相中的氧氣會導致氣泡產生,影響泵的工作、柱的分離效率和檢測器的靈敏度。因此,流動相在使用前必須進行充分脫氣,通常采用超聲脫氣或在線脫氣裝置。